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20日电(记者 李婧怡)“跨越山海,续写热爱,激荡在青春时代……”凌晨的浙江金华高铁站候车室里,五名身穿红色队服的浙江师范大学生存实践团成员正唱着他们的队歌《星辰大海》。他们即将乘上绿皮火车,前往成都开始他们“50元15天”的生存挑战。
早餐喝一碗0.5元的粥,午餐吃一个从食堂打包带走的0.6元的馒头;每天走3万多步,在微信运动里刷屏,占领几百位好友的封面;打好几份工,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这是大多数队员在成都的日常,也是队员们前所未有的体验。
早起卖报纸的队员在地铁上睡着了。
“搬运快递和装卸快递的辛苦是我没有预料到的。”陈迦勒说。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七点半,他创造了全队最高打工时长。为了准时上班,他甚至不能全程参与实践团的集体晨练。卸货、扫单安检、分拣装袋……在3天的重复劳动后,陈迦勒体重骤减,瘦了10多斤。
相对而言,张子昂就幸运多了。从小学开始就热爱魔方的他在一家魔方俱乐部找到了工作,主要负责教孩子们学魔方和宣传推广。“在来的车上我就在和这家机构联系。”张子昂说,“我想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爱上魔方,也想寓学于教,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黄士极在LED灯罩厂进行拆除和组装工作。
“大厂男孩”黄士极是实践团中日收入最高的,他在没有空调的LED灯罩厂里从事电子原件加工工作,开创了生存训练历史上的“新工种”。“在重复机械的操作过程中,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打工人’的不易!”他感叹道。
大部分队员也都遭遇过求职失败,“日结”“短工”“兼职”使他们的求职路困难重重,所有人被拒绝的次数加起来已经难以数清了。此外,他们还需每天上交15元的住宿费,这意味着如果3天找不到工作,挑战就将面临失败。
生存实践团成员在卖报。
然而,经过不断尝试,队员们都在三天内找到了工作,也在50元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结余,无一人失败。“虽然经历了很多次失败,但我不愿意轻易认输。”何羽说,“更何况我们赚到的钱最终要用于公益事业,这就更给了我努力的动力!”
“所有的坎坷挫败,终被风吹进尘埃……”例会上,王瑶霜在唱到这句歌词时,不禁红了眼眶。她说:“前两天我做了很多工作,但却只赚到一点钱,还把存有20块的校园卡丢了,但现在想起来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我生存了下来,也得到了成长。”
据悉,浙江师范大学生存训练活动自2000年开始,已先后开展20次。恰逢建党一百周年,队员们在寻找工作、努力生存的同时,还开展了学党史、唱红歌、寻访红色景点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