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控制已成为当前中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促进国家繁荣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而青少年身心健康是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的保障。由于其生理和心理特点,青少年与成年人相比更容易受到烟草的侵袭和危害。因此,如果青少年能充分认识到烟草暴露情况及其危害、深刻理解全社会为确保青少年免受烟草危害而付出的努力、明确和践行其在无烟中国建设中应有的责任与担当的话,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将会更快更早更好地实现。
青少年自身应树立起牢固的健康意识,充分认识烟草危害
首先,需要明确吸烟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严重影响。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该阶段的健康习惯将对其一生产生深远影响。据统计,我国一半以上的每日吸烟者是在20岁以前开始吸烟的。由于受好奇心、同伴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青少年吸烟状况仍不容乐观。根据《2023年中国青少年烟草调查报告》显示,有13.7%的中学生尝试吸烟,中学生现在吸烟率为4.2%,有13.5%的中学生尝试使用过电子烟,中学生现在使用电子烟的比例为2.4%。而且研究证据表明,青少年开始吸烟时的年龄越小,成年后的吸烟量就越大,烟草造成的危害且难以戒断。吸烟不仅会导致青少年过早地出现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还会影响其心理发展和社会功能,给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二手烟暴露也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目前虽然我国整体二手暴露情况有了显著下降,但是家庭和室内公共场所仍然是二手烟暴露的重点场所,尤其是家庭二手烟暴露会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产生直接危害,因为研究证据表明,二手烟会导致儿童癌症、加重哮喘等病情,长期暴露在二手烟中的青少年,其身高和体重均低于无暴露的孩子,发生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学习能力障碍等风险是无暴露孩子的 1.5倍,其阅读、数学和拼图测验得分也比无暴露的孩子低,而且暴露烟量越大,得分越低。
社会中无孔不入的烟草信息和随处可见的吸烟行为也对青少年产生直接危害。社会公众人物吸烟行为、精美烟盒包装以及影视作品中的“名人”吸烟镜头,都容易使青少年将吸烟与成功、时尚、独立等积极形象联系起来,由于青少年正处在形成自我认同的关键时期,其个人成长容易受到这种信息的影响。而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影响也无可争辩。研究表明,家中有吸烟者的青少年,更容易过早尝试烟草,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吸烟行为,不仅在行为上带来错误的示范,还可能在情感和认知上增加青少年对烟草的好感。同伴圈也是影响青少年吸烟行为的重要社会环境,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和同伴压力理论的解释,在这些环境中,如果有吸烟者就会直接影响其产生吸烟等模仿行为,同时如果同龄人中有很多人吸烟,那么不吸烟的青少年可能会感到被排斥或压力,从而最终开始尝试吸烟以融入群体,甚至包括近几年在青少年群体中流行的烟卡游戏等现象也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家长、老师的言行,家庭、学校的监督和引导至关重要。
全社会为减少烟草对青少年的危害所付出的努力
首先,国家从立法和执法层面为青少年筑牢了免受烟草危害的第一道防线。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几年我国颁布的政策文件、法律法规都对保护青少年免受烟草危害做出了明确规定,其中包括《广告法》、《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控烟行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控烟工作的通知》、2021年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2022年新颁布的《电子烟管理办法》及2023年颁布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都明确要求全社会要关注青少年吸烟问题,为青少年营造远离烟草的环境。值得称赞的是,在上述政策和法律影响下,自2015年以来,北京、上海、深圳、西安、武汉、秦皇岛、杭州等20多个城市颁布了地方性控烟法规,以着力创建全面无烟环境,为保护青少年远离烟草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其次,国家大力开展青少年烟草危害宣传的力度、广度和深度正在加强。目前全社会都在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方法,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青少年控烟宣传工作,让青少年认识到吸烟的成瘾性,吸烟、二手烟暴露以及吸电子烟可能产生的健康危害,如:提供科学、准确的烟草危害信息,制作并播放吸引青少年注意的控烟宣传片,利用青少年喜欢的网红或名人作为宣传的载体来积极传播无烟信息,不向未成年人售卷烟和电子烟,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减少影视作品中的吸烟镜头、推广无烟公共场所和家庭等,努力为青少年创造无烟健康的成长环境。
再次,从国家到地方,都在努力推进家庭、学校和社区的无烟建设工作。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首要环境,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行为会对青少年产生直接且深远的影响。通过积极教育家长戒烟来做出表率,减少家庭内的烟草暴露,引导家长积极与孩子进行交流,教育他们关于烟草使用的危害,增强孩子对于烟草诱惑的抵抗力。全社会还在积极引导家长加强对青少年的行为监督,帮助其识别并及时干预吸烟等不良行为。学校作为青少年学习和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也在持续加强烟草控制教育,通过设立严格的校园禁烟规定,开设烟草预防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吸烟的危害,掌握拒绝烟草的技巧,还通过组织各类校外活动和兴趣小组,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以更多样化的兴趣取代对烟草的关注,从而降低吸烟的可能性。社区的支持对于青少年烟草预防同样重要,社区通过设立和推广无烟区,举办健康教育活动,有效减少了环境中的烟草暴露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
青少年自身在无烟中国建设中的责任和担当
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积极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更需要在推动社会环境向无烟方向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首先,用行动拒绝烟草。坚决拒绝尝试吸烟、吸烟和接触二手烟,学会在各种场合保护自己免受烟草侵害的技巧,包括如何婉转拒绝他人的吸烟邀请和远离吸烟环境。青少年可通过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保持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和有效管理压力等健康生活方式,来增强自身健康素质,也能通过行为影响周围同龄人。
其次,希望青少年要主动担当,争做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无烟环境倡导者和实践者。家庭是青少年接触的第一社会,青少年可以在家庭中主动担任无烟教育的倡导者,尤其要对吸烟家庭成员进行健康宣教,通过“小手拉大手”的策略来积极协助家长或家庭成员戒烟。青少年还可以主动帮助家庭维护无烟的生活环境,为家庭成员和客人设立“吸烟不进家,进家不吸烟”的家庭规则,减少家庭成员尤其是儿童和老人吸入二手烟的风险。在校园内,要主动倡导和参与无烟校园建设,如组织开展宣誓活动、海报设计、演讲比赛和主题班会等,充分利用同伴影响力,教育和劝导同龄的朋友和同学远离烟草。在生活中,青少年还可以积极参与社区的控烟活动,如争做无烟志愿服务者开展社区健康宣教扩大控烟宣传的影响范围,参与社区无烟环境监督工作,针对公共区域的违规吸烟行为进行记录和反馈,推动社区加强管理和执法。
最后,建议青少年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信息,分享自己的无烟生活经验和对控烟工作的见解,鼓励更多的人加入控烟队伍中来,参与无烟环境建设,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总之,青春很美且珍贵,烟草危害不相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拒绝吸烟,主动对二手烟说不,既展现了健康、阳光、文明、时尚的外在形象,更体现了青少年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责任和担当。希望当代青年能够主动发挥自身影响力,引领身边的同伴,践行无烟生活理念,成为无烟文化的塑造者,成为中国建设的推动者和倡导者。
作者:李星明,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秘书长,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青少年控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