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指导与支持下,第三期“授渔计划·美育课堂”全国乡村音乐教师培训于2025年6月28日至7月3日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全国17个省份的146名乡村音乐教师齐聚北京,围绕“铸就文化新辉煌,培养乡村新力量”主题,开启了为期一周的专业提升之旅。据悉,本次活动由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
开班仪式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 李昕
6月28日,第三期全国乡村音乐教师培训正式开班,本期培训在课程设置上实现了广度拓展与深度挖掘的双重突破。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李昕,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授渔计划基金发起人高继辉参加了此次培训的开班仪式。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教师团队以“素质型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为理论基石,精心设计并讲授了一系列丰富实用的音乐教学课程。同时,培训引入前沿视角,邀请了中央音乐学院人工智能与信息科技系主任李小兵教授,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美育教指委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郑勤砚,教育部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郭声健,分别为大家带来了《AI来了,我们怎样面向未来》《视觉艺术的美育力量》和《乡村美育浸润行动的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的专题讲座,为学员提供了多维度的美育理论支撑与实践策略。
《音乐综合课》姚瑶副教授
《音乐综合课》曹冰颖副教授
《音乐综合课》彭小菲教师
《素质型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原理与运用》潘梦副教授
《合唱》贺晓乐副教授
《音乐与钢琴即兴》张征教授
《体态律动》王阳副教授
《体态律动分析理论与教学法在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刘凯副教授
《打击乐在课堂的运用》刘锐教师
《如何实现音乐课的美育目标》童昕教授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基于素质型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理论与实践》林松涛副教授
《AI来了,我们怎样面向未来》李小兵教授
《视觉艺术的美育力量》郑勤砚教授
《乡村美育浸润行动的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 郭声健教授
6月30日,“音绘心声”合唱音乐会暨美育浸润绘画展览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隆重举行。音乐厅化身为乡村孩子艺术才华的展示空间,“美绘乡村·音画共育”活动中征集自全国乡村儿童的美术作品在此绽放。
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绘画展览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小华、中央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李众、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张伟等嘉宾到现场观展。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小华致辞
黄小华在音乐会上致辞,他指出,教育部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美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将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他高度肯定中央音乐学院联合“授渔计划”持续开展美育浸润活动取得的显著成效,特别指出本期引入中央美术学院资源的跨学科融合模式“更具创新与示范意义”。黄小华对参训教师提出三点期望:一是践行教育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勇当教学改革先行者,积极拥抱数字化创新;三是坚持终身学习,持续提升专业素养。
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张伟致辞
张伟在致辞中表示,深受“美绘乡村·音画共育”活动成果的触动与感召,基金会决定积极参与到乡村美育事业中。他希望通过“科技赋能乡村美育教育模式”,推动“艺术与科技互利共生”,努力打破地域壁垒,让优质美育资源跨越山海,滋养每个乡村孩子的艺术梦想。
郑勤砚现场诠释
郑勤砚在现场对绘画展览进行了生动诠释,指出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乡村儿童“绽放的创新想象”与“对色彩的敏锐感知”,更传递出他们“对家乡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彰显了美育激活乡土文化的蓬勃生命力。
音乐会现场
音乐会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林松涛、姚瑶、曹冰颖、贺晓乐四位教师分别率附中音乐教育专业合唱团及本院本科不同年级合唱团共同呈现,曲目跨越古典、流行、民谣与中世纪风格。尾声部分,全体参训教师与合唱团员倾情演绎了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院长张征教授创作的《深爱的》,在金钢、高玉老师的钢琴伴奏与刘锐老师的小军鼓烘托下,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7月3日,培训圆满落幕。结业式上,来自17个省份的学员代表分享了学习心得。他们表示,通过系统研修深化了对素质型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理解,更深刻体认到美育的价值与自身肩负的使命,未来将把所学理论和方法融入课堂,“将音乐的美好体验带给孩子们”。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张征致辞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张征出席结业式并致辞,对乡村音乐教师寄予厚望。随后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歌唱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林松涛,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授渔计划基金副主任陈肖宇共同为全体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
“授渔计划·美育课堂”第三期全国乡村音乐教师培训结业
第三期“授渔计划·美育课堂”全国乡村音乐教师培训的结束,是万千乡村美育新篇的序曲。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支持下,中央音乐学院携手“授渔计划”及多方力量,以专业与情怀持续赋能乡村教师,助力中国美育事业之舟驶向更深远的未来。